1200度箱式气氛炉维护维修与零配件更换注意事项 
 
 
  
  来源:高温马弗炉
  | 
  发布日期:2025-09-08  
 
 
 
  
     
	一、维修前的“通用四必须”
	- 
		
			必须双挂牌上锁:断电+断气+断水+挂牌签名,钥匙由维修人单独保管。
		 
- 
		
			必须**炉膛<60 ℃**方可拆门;若需加速降温,只能自然通风,严禁压缩空气直吹纤维,纤维表面风速>3 m·s⁻¹ 会产生粉尘吸入肺部。
		 
- 
		
			必须双人作业:一人在炉门口操作,一人站在侧后方监护,防止残余正压冲开炉门。
		 
- 
		
			必须拍照+编号再拆:所有导线、气管、水嘴先拍照,再用油性笔做“对应编号”,防止回装时错位造成短路或漏气。
		 
	二、关键零配件更换“一对一”细节
	1. 加热元件(0Cr27Al7Mo2 电阻丝)
	- 
		
			拆旧:剪断前先测量并记录“常温电阻值”→ 与铭牌±5 % 对比,超差说明老化已严重,必须整组换。
		 
- 
		
			装新:
 – 瓷管穿丝前用 800# 砂纸轻磨毛刺,避免割伤纤维;
 – 丝距保持 5 mm 均匀,任何交叉点都会局部过热→熔断;
 – 接线端子必须镀镍铜鼻+不锈钢弹垫双螺母,扭矩 1.2 N·m,扭矩不足是“打火拉弧”首因。
 
- 
		
			首次通电:200 ℃ 保温 30 min 做“应力退火”,再升至 500 ℃,可延长寿命 15 %。
		 
	2. 陶瓷纤维炉膛(1600 型真空成型板)
	- 
		
			局部塌陷>10 mm 或出现贯穿裂缝即报废,不可再用高温胶“糊”住,胶中的硅酸钠在 1180 ℃ 会发泡剥落。
		 
- 
		
			更换顺序:先拆加热丝→旧板整体取出→炉壳内壁贴 1 mm 高温铝箔反射层→新板干式拼接,接缝≤1 mm,用同材质纤维棉填缝。
		 
- 
		
			大修后烘炉:必须 200 ℃×2 h → 400 ℃×2 h → 600 ℃×1 h,升温≤5 ℃·min⁻¹,否则新纤维残留结晶水快速汽化→炉衬炸裂。
		 
	3. 水冷炉门密封圈(氟硅橡胶 O 形 Φ8 mm)
	- 
		
			寿命节点:连续使用 6 个月或累计 500 炉次,先到者为准。
		 
- 
		
			安装槽深/线径压缩率控制在 15 %–20 %;过小易漏,过大易剪切。
		 
- 
		
			更换后必做:0.05 MPa 水压保压 30 min 无渗漏,再通 15 ℃冷却水运行 2 h,观察门把手侧“结露”≤直径 5 mm 水珠为合格。
		 
	4. 热电偶(K 型,Φ6 mm 陶瓷护管)
	- 
		
			拆下即校:300 ℃、600 ℃、900 ℃ 三点对比,偏差>±1.5 ℃ 整支报废,不可只调仪表修正值。
		 
- 
		
			插入深度必须 ≥30 mm 且≤40 mm;过浅测得的是门边低温,过深易碰样品弯折。
		 
- 
		
			接线端必须用“K 型专用绿插头”,铜-康铜和镍铬-镍硅混接会产生 4 mV 虚假电势≈100 ℃ 误差。
		 
	5. 真空/气氛接口(不锈钢 Φ6、Φ12 快拧)
	- 
		
			每次拆后用“乙醇+无尘布”清洁螺纹,残留高温脂会碳化导致针阀卡死。
		 
- 
		
			生料带只限螺纹端 1–2 圈,旋入长度 ≥7 mm;过量生料带碎屑会随气流进入质量流量控制器 (MFC) 造成阀口堵塞。
		 
- 
		
			更换后检漏:先抽至 −0.08 MPa,关阀 30 min 升压 ≤0.005 MPa;再充 0.03 MPa 正压,皂泡 5 min 无气泡。
		 
	三、周期性“深度保养”清单(建议停炉日执行)
	表格
	
		复制
	
	
		
			
				
					| 周期 | 内容 | 判定标准 | 处理办法 | 
			
			
				
					| 每 20 炉 | 炉底落渣清理 | 渣层厚度>1 mm | 吸尘器+塑料铲,禁止金属锉刀 | 
				
					| 每 50 炉 | 门铰链、螺栓 | 松动扭矩<80 % 标称 | 重新涂高温铜基脂,扭矩复位 | 
				
					| 每 100 炉 | 风机风冷滤网 | 透光率<70 % | 水洗阴干,破损换新 | 
				
					| 每 200 炉 | 电气柜接线 | 热缩管发黄、脆化 | 剪掉重接,加双层热缩管 | 
				
					| 每年 | 接地电阻 | >4 Ω | 检查扁铜带与设备星点,重做接地极 | 
			
		
	 
	
	四、常见“维修后故障”速查表
	- 
		
			现象:更换电阻丝后 30 min 熔断
 根因:瓷管缺口未打磨→局部割丝;或扭矩不足→接线柱拉弧
 
- 
		
			现象:新密封圈仍漏气
 根因:O 形槽底残留旧胶→圈局部架空;或门铰链错位 2 mm→密封线不闭合
 
- 
		
			现象:大修后升温慢 15 %
 根因:纤维炉衬厚度比旧衬多 5 mm→热容增大;或热电偶插深增加 10 mm→控温点提前
 
 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免责声明:内容专业性较强,仅供参考学习,请勿直接采用。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我站观点。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